习五一,女,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曾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研究员。1991年至1992年应日本外务省国际交流基金邀请,赴日访问讲学。自2002年起调入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宗教学理论研究室研究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宗教学评审专家。自2010年1月起,调入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现为中国社科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等。
毒品、暴恐、邪教是危害人类社会的三大毒瘤。中国治理三大社会毒瘤的工作,走在全世界的前列。今年是我国取缔法轮功25周年。2018年3月中央政府机构改革以来,防范和治理邪教的工作划归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
防范与治理邪教工作,思考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必须加强理论研究。
本文从一种跨文化的研究视角,梳理“膜拜团体”一词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源流、演变及各种诠释。
探索当代中国邪教的性质及其社会根源,建立科学的邪教现象预警系统,开拓标本兼治的智力资源,是笔者期望的价值目标。
本文从历史学、语言学、社会学、宗教学、心理学及政治学、法学等不同方面诠释了邪教的含义。作者认为,审慎研读法律细则,中国官方界定的邪教不能等同于西方英语文化圈通行的cult(膜拜团体)或法语、德语文化圈通行的cult-sect(膜拜教派)。其准确含义可以解释为,具有严重犯罪性质的伪似宗教组织(Pseudo Religion)。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大潮涌起,中国现代化进程加速。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空前的社会变革引起剧烈的社会动荡。社会转型时期的复杂局面,形成“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土壤。当代中国的邪教就是社会转型时期滋生的恶性毒瘤。
从国际学术视野考察,打着基督旗帜的邪教组织,可以称为基督教类型的“破坏性膜拜团体(邪教)”。在国际国内复杂因素的影响下,此类组织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宗教与邪教,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中,百舸争流,扑朔迷离,繁衍沉积。世纪之交,邪教逆流横行,宗教与邪教,的辨析,成为世人瞩目的热点。本文旨在梳理古今硕学名家的探索,以期有助于谋划治国安邦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