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古今谈

第八日 | 唐代杨筠松“辨龙术”的兴起与衰落
作者:李申   来源:薄荷茶社   日期:2024-02-28

唐朝末年,出现了署名杨筠松的一系列选择葬地的著作。有《撼龙经》,《疑龙经》《葬法倒杖》《青囊奥语》《天玉经》等,其理论基础,是《撼龙经》。

一,自称“龙家”的《撼龙经》用辨别“龙脉”选择葬地

《撼龙经》的作者自称“龙家”,意思是辨别龙脉来选择葬地。

“龙家”认为,天下的中心是须弥山。向四方延伸,形成各种各样的龙形山脉,我们简称“龙脉”:

须弥山是天地骨,中镇天地为巨物。

如人背脊与项梁,生出四肢龙突兀。

四肢分出四世界,南北东西为四派,……

惟有南龙入中国,胎宗孕祖来奇特。

黄河九曲为大肠,川江屈曲为膀胱……

很显然,这是受了印度人或者佛教影响的结果。

龙脉有主干,有分支。因此形成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龙脉。龙家把这些龙脉,分为九类,分别相应天上的九星。这九星是:

貪狼、巨門、禄存、文曲、㢘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

人葬在哪颗星的山形上,该星的状况,就决定着活人的命运:

龙行上应三吉星,儿孙世代产贤哲。

凶祸之星凶祸生,福徳之星招福徳。

不过实际情况可能比较复杂。比如贪狼是吉星,但是需要廉贞星做它的祖宗:

世人只道贪狼好,不识廉贞是祖宗。

贪狼若非廉作祖,为官也不到三公。

禄存是凶星,但并非全都不好。葬在禄存的龙形山脉上,可以会做到宰相、将军:

天下山山有禄存,或凶或吉要君分。

莫道禄存全不善,大為將相公侯門。

莫道凶龍不可裁,也有凶龍起家國。(以上引文,均出自《撼龙经》)

这就像社会生活正常情况下那些被认为是恶人、坏人的,在某些特殊的年代,也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据说杨筠松生活的时代,黄巢起义。这些话,倒是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某些社会现实。

二,山川精灵降生贤人是《撼龙经》的思想基础

那么,山的形状为什么会影响活人的命运呢。因为《诗经·嵩高篇》说:

嵩髙维岳,骏极于天。

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意思是说,高耸而险要的山岳,上接青天。山岳的精灵,降生了贤明的甫侯和申伯。甫侯,周穆王时的大臣,申伯,周宣王时的大臣。他们都对周朝的国家安全建立了大的功勋。也有人认为,甫,指周宣王的臣子仲山甫,不是多年前的甫侯。虽然解释不同,但解释者都相信,是高山的神灵,降生了贤臣。从此以后,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即认为优秀的人物的诞生,都与他们的住地有关。是当地的山岳或者土地的神灵,降生为这些优秀的人物。从此以后,中国古代就逐渐有了“人杰地灵”这句话,甚至认为,地灵,就产生人杰。

《撼龙经》认为葬地可以影响甚至决定活人福祸的根据,就来自古代这样的思想。

嵩岳降神出申伯。大抵人是山川英,天降圣贤为时生。

山川灵气降为神,神随主者家生人。(《疑龙经》)

据《四库全书提要》,《疑龙经》是对《撼龙经》的解释和说明。这就清楚地指明了《撼龙经》选择葬地思想的理论来源。

三,《撼龙经》使“九星说”更加妖妄和荒唐

《撼龙经》所说的贪狼、廉贞等“九星”的名称,不见于二十四部正史的天文志,就是说,不是中国古代正式命名的天体星座。那么,这些名称是哪里来的呢?

这些名称,如同吕才说过的那样,也是方术家们攀附世界上那些本来正常的道理,然后添枝加叶,使之成为妖妄的过程。

贪狼这个概念,首先见于《史记》,传说夏桀时代有个叫赵梁的人,劝夏桀“贪狼”,促使夏桀灭亡。后来到商纣王,也是贪狼,所以也是自取灭亡。

贪狼,就是贪得无厌,像狼一样,所以叫贪狼。在今天,这个词演化为“贪婪”。

西汉末年,有个叫翼奉的人,精通占卜术,也好鉴别人。他说,性情贪狼的人,都阴险毒辣;与之相反,有一种性情“廉贞”的人,自我要求严格,听不进别人的话,往往脾气火暴。

这本来仅是识别人的方法,南北朝末期,北朝的庾季才撰《灵台秘苑》,在贪狼、廉贞之旁,又加上阴贼、宽大、奸邪、公正四种,并且和天干、地支中的地支联系起来,说“申子为贪狼,亥卯为阴贼,寅午为亷贞,巳酉为寛大,辰未为奸邪,丑戌为公正。”作为占卜风向、风力以及吉凶祸福的根据。

到了唐代开元年间,在唐朝天文台服务的印度天文学家瞿昙悉达,撰《开元占经》,把贪狼、廉贞等说成了北斗七星的另一套名称。其他五个分别是破军、武曲、文曲、禄存,巨门。明代天文学家邢云路经过考察,认为这七个名称是“天尊”所说,大约它们出自印度人瞿昙悉达之手。这里有着佛教或者印度思想的因素。

到唐朝末年,《撼龙经》在上述七星之上,又加上左辅、右弼二星。并且不再说是北斗的另一套名称,而说成是北斗附近、紫微垣外面的九星。不过这九星的名称从来也不见于正规的天文学著作,而只见于各种占卜方术。比如清朝初年编纂的《授时通考》上,说什么除夕夜里五更,也就是今天说的春节黎明,去观察星象,明亮的,它主宰的作物就丰收;否则就减产。比如贪狼主宰荞麦,巨门主宰粟(谷子),廉贞主宰小麦等等。

也就是说,《撼龙经》的九星龙脉,有一个发展过程,其发展特点,就是如吕才所说,越来越荒唐,越来越妖妄。

四,选择龙脉的“辨龙术”使人莫衷一是

把地上的龙脉按九星分类、命名之后,如何判定呢?和一切方术语言的特点一样,都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含含糊糊。比如贪狼星龙脉:

贪狼顿起笋生峯,若是斜枝便不同。

斜枝侧顶为破面,尖而有脚号乗龙。……

或为关峡似龙形,正身潜在峡中行。

时师多向峡中觅,不识真龙断续情。

贪狼自有十二样,尖圆平直小为上。(《撼龙经》)

还有左辅星的龙脉,《撼龙经》说是这个样子的:

左辅正形如幞头,前髙后低大小球。

伸舒腰长如杖鼓,后大前小驼峰侔。(《撼龙经》)

然而山形这个东西,如苏东坡所说,那是“横看成岭竖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所以要准确判断,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撼龙经》及其附属著作中,充满了对于“时师”,也就是当时的葬师们的嘲讽和指责:

大抵九星皆有鬼,相类相如各有四。

髙尖是楼平是殿,请君来此细推辨。

只为时师眼力浅,到彼茫然无奈何。

痴师悞了几多人,又道葬埋畏卑湿。(以上《撼龙经》)

水城反背处为客,多少时师误杀人。(《疑龙经》)

辨别山形,以确定该山属于九星分类中的哪一类,是《撼龙经》的核心内容。有人怀疑,著名的《直斋书录解题》中记载的《辨龙经》,就是《撼龙经》。因此,《撼龙经》所阐述的寻找葬地的方术,可以称之为“辨龙术”。

这套辨龙术根本无法掌握,所以那些“时师”,也就是当时的风水师们,放总是“茫然无奈何”,甚至“误煞人”!

五,风水术替代辨龙术,用臆造的“气感而应”说明鬼福及人

因为辨别的标准和方法难以掌握,辨龙术流行了一百多年,从唐末到北宋初年或者北宋中叶,就出现了新的葬地理论,这就是《葬书》或称《葬经》中的“风水术”。风水术抛弃了辨龙术,就像辨龙术抛弃了它以前的葬地方术一样;同时又把辨龙术的一些思想,做了自己的出发点。

以《撼龙经》为代表的自称“龙家”的辨龙术公开宣布,它不讲五行:

此是阴阳杂五行,不是龙家官鬼辨。

龙家不要论五行,且从龙看分脉上。

以《撼龙经》为代表、以寻找龙脉为核心的其他几部葬书,虽然也偶尔提到五行,但不过是偶尔而已。五行说,已经彻底失去了它在葬书中的地位。说明吕才的批判,产生了应有的效果。

然而《撼龙经》的附属著作《倒杖经》中,出现了“鬼福及人”的说法,被署名“郭璞”的《葬书》引用,并且尊出处为“经”。附属于《撼龙经》的另一著作《疑龙经》中,还出现了“问君葬者乘生气,……骨骸受气荫遗体”的说法;《倒杖经》中,还有“上之暴气,遇风即散。”“若有风杀则气随风散。”的说法。这些说法,都直接成为《葬书》风水术的理论前提。《葬书》的创造,就是说明了骨骸所受的气从何而来?为什么能够荫庇活人?在“气随风散”之后,又加上了“遇水而止”,使所谓丧葬方术从寻找龙脉的龙家方术,演变为以气的感应为基础理论的风水方术。

六,风水术仿效辨龙术正式托名郭璞

还有《葬书》的署名,也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撼龙经》中没提过郭璞。其附属著作《疑龙经》中,有“景纯虽然不著书,今日明言不容惜”的说法。景纯,郭璞的字。说明这时候,他们还没有托名郭璞的意向。据说是杨筠松弟子曾文辿著的《青囊序》中,就说“晋世景纯传此术,演经立义出元空”。署名杨筠松的《青囊奥语》也有:“识得此篇真妙微,又见郭璞再出现。”也就是说,以寻找龙脉为核心思想的辨龙术,是郭璞传下来的。这样,把葬书署名郭璞,也就呼之欲出了。也就是说,《葬书》署名郭璞,也是唐末到北宋选育葬地的方术逐步发展的结果。

历史的考察说明,《撼龙经》是《葬书》的直接先驱,《葬书》是在《撼龙经》寻找龙脉基础上的发展。

考察也再一次证明,《四库全书》认为《葬书》出自宋代,是完全正确的。因此,当代的风水先生说什么风水术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是完全不合事实的。而且,风水术和汉代的图宅术,魏晋时代选择葬地的五行配五音术,《撼龙经》的寻龙术,都是如吕才所说,攀附某些比较合理的思想,然后一步一步地走向荒谬和妖妄。

明天我们将讨论风水术问世以后,有识之士对风水术的批判和抵制。


编辑:亚亚

终审: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