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古今谈

第四日 |《后汉书》关于袁安选择葬地的故事
作者:李申   来源:薄荷茶社   日期:2024-02-27

一,东汉显赫的袁氏家族

中国四部最早的正史,《史记》《汉书》以外,就是《后汉书》和《三国志》。三国虽然在后汉、也就是东汉以后,但《后汉书》却是在《三国志》成书一二百年以后才写成的。

《三国志》有袁绍、袁术兄弟二人的传记。说到他们的“高祖父”袁安,曾经做过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于是势倾天下!”(《三国志·袁绍传》)《三国演义》上袁绍常常挂在嘴边的、他们家“四世三公”,指的就是他们袁家,从高祖袁安开始,四代人中,都有做到“三公”位置的,即做过司徒(宰相)、司空(主管水利)或太尉(最高军事长官)。

差不多和《后汉书》作者范晔同时的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引用华峤的《汉书》,说明这四世三公是:

第一世:袁安,司徒;

第二世:袁安的儿子袁敞,做过司空;

第三世:袁安的另一个儿子袁京、袁京的儿子袁汤,也就是袁安的孙子,做过司空、司徒直到太尉。

第四世:袁汤有四个儿子,其中袁逢做过司空,袁隗做过司徒、太傅。

第五世:袁绍、袁术,都是《三国演义》中的著名人物。

裴松之引证华峤的《汉书》,说明了袁安的四世三公都是谁。于是裴松之又引证王沈的《魏书》,企图说明袁安兴旺发达的原因。王沈《魏书》说:

自安以下,皆博爱容众,无所㨂择。宾客入其门,无贤愚皆得所欲,为天下所归。

说明白了,就是袁安开始,世世代代都很厚道,人缘好。所以官做得大,做得长。虽然为人厚道未必就能做大官,而且世代传承,但确也不失为一种较为合理的解释。

裴松之还援引一本不知道作者是谁的《英雄记》说,袁成,字文开。身体壮健,有能力。“贵戚、权豪”,从大将军梁冀以下,都愿意和袁成交朋友。并且袁成说什么,他们听什么:“言无不从”。所以当时京城里有一句话是:“事不谐,问文开”。就是说,什么事摆不平,找袁成就行。

袁成是袁逢的哥哥,也就是袁绍的伯父。后来袁术曾过继给袁成做儿子。从大将军以下,都听袁成的,你说袁家的势力有多大!

袁成的事,当是袁安兴旺的又一个原因。

二,四百年后的《后汉书》说因为袁安选择葬地以致“累世隆盛”

不过这四本书,陈寿的《三国志》、华峤的《汉书》、王沈的《魏书》,还有佚名的《英雄记》,都没有提到袁安为父亲选择葬地的事。袁安为父亲选择葬地的事,出于《后汉书·袁安传》。《袁安传》在叙述了袁安一生的事迹以后说道:

初,安父没,母使安訪求葬地。道逢三書生,問安何之?安為言其故。生乃指一處云:“葬此地,當世為上公。”湏㬰不見。安異之,於是遂葬其所占之地,故累世隆盛焉。

翻译成现代汉语,大体意思是:当初袁安父亲死的时候,母亲让他去选一块墓地。路上碰见三个书生,问袁安要干什么?袁安就说是要给父亲找墓地。书生指着一个地方说,葬在这里,你们家世世代代都会有大官到三公位置的。说完就不见了。袁安很惊疑,就把父亲葬在这个地方,所以袁家世世代代都兴旺发达。

读者们,你们信这个故事吗?这三个书生,显然是神仙。你们相信神仙的存在吗?

不论诸位读者如何对待这个故事,笔者我自己是坚决不信的。我相信的只是,袁安确实世代显赫,所以后人才编出了这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出笼,只能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相信葬地对于活人命运的作用了。

三,包括《后汉书》作者范晔等历史学家并不认为是墓地导致袁安世代隆盛

据《汉书·艺文志》,汉代就出现了很多选择住宅和墓地的书。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样的书就更多了。以致到了唐朝,唐太宗才觉得这些书的泛滥不是好事,让吕才加以整理。不过这是后话了,也是以后我们要聊的内容。

今天我们还要说的是,《后汉书》的作者虽然把这个故事写进了袁安的传记,但在传后的评论,却写了这样一段话:

论曰:陈平多阴谋,而知其后必废。邴吉有阴徳,夏侯胜识其当封及子孙。终陈掌不侯而邴昌绍国。虽有不类未可致诘,其大致归然矣。

袁公窦氏之间,乃情帝室,引义雅正,可谓王臣之烈。及其理楚狱,未尝鞠人于臧罪,其仁心足以覃乎后昆。子孙之盛,不亦宜乎!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西汉的开国功臣陈平好耍阴谋。比如他使离间计,让楚霸王君臣不和,帮助刘邦取得了最后胜利。他认为自己这套作法,会导致儿孙们衰落。所以他的曾孙陈掌虽然地位很高,但不能封侯。汉武帝时候的典狱长邴吉,拒绝因为内乱而来杀害皇曾孙的使者入狱,从而保住了皇曾孙的生命。使这个当时的皇曾孙后来做了皇帝,就是汉宣帝。儒者夏侯胜认为邴吉有阴德,所以他的后代子孙曾经兴旺发达。这些事情虽然不是那么绝对,但大体还是有道理的。

至于袁安,他在大将军窦宪把持朝政的时候,敢于仗义执言,忠于皇帝,坚持原则。在审理楚王刘英谋反一案的时候,因为皇帝震怒,关押数千人,不少人经不起严刑拷打,因而认罪被杀的很多。他能够实事求是地审理,救活了四百多家。他的仁爱之心所带来的福气,足以延续到他的后代。他子孙昌盛,不是很有道理的吗?

为《后汉书》作注的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在这段话后面还写了这么一句:“此论并华峤之词也。”也就是说,这段话,就是也写了一部《汉书》的华峤说的,被作《后汉书》的范晔几乎是原封不动地引用了。而范晔之所以引用华峤的话来评论袁家的昌盛,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范晔也非常赞同华峤的意见,认为是袁安的德行,使他的后代繁荣昌盛。至于传记中说因选择葬地而致隆盛,不过是援引别人的说法而已。

不论华峤或者范晔的意见是否正确,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范晔虽然在《袁安传》中写进了为父亲寻找墓地的事,但实际上,范晔和华峤一样,都不认为是墓地保佑了袁家。

笔者也认为,袁家的昌盛和衰落,都与他们的墓地没有关系。

《袁安传》加入为父亲寻找葬地一事,只能说明,当时的社会,认为墓地决定后代福祸的思想,已经很流行了。而这个思想的开始,是汉代选择住宅的理论。

明天,我们就聊聊汉代选择住宅的理论。


编辑:亚亚

终审: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