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样子
作者:北京同仁医院老年医学科 周健   来源:薄荷茶社   日期:2024-05-21

当我们看见长辈们随着年岁的增长,渐渐个子变矮,弯腰驼背,步履蹒跚,最后甚至缩得小小的蜷在轮椅里时,会暗暗叹息:唉,他们变老了。但我们也能见到很多老人家甚至到了八十高龄,仍然身板笔直,步履矫健,也会由衷赞一声:老人家真硬朗!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两者之间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否保持了骨骼的健康。

我们的骨骼主要起着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和完成各种运动的功能。而骨质疏松症则是一种静悄悄的疾病,平时没有什么症状,不易引起关注,但随着骨量的持续丢失,导致骨骼微结构破坏、微骨折的出现,就会逐渐感到腰背疼痛、腿抽筋、行动不便、脊柱变形,最终在跌倒、搬重物或仅仅是日常生活中受到轻微外力就发生了骨折,即骨质疏松性骨折,也叫做脆性骨折。去医院看病后才知道,原来早在不知不觉中患上了骨质疏松症。脆性骨折常常发生在椎体(胸、腰椎)、髋部(股骨近端)、前臂远端和肱骨近端等部位,是老年人失能、残障、寿命缩短和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原因,所以骨质疏松症又被称为“寂静的杀手”。

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数居世界第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其中女性为32.1%,男性为6.9%;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0%,其中女性为51.6%,男性为10.7%。

什么样的人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呢?骨质疏松症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但也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我们的骨量从出生后开始逐步增长,在30岁左右达到高峰,峰值骨量的多少70-80%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20-30%由后天环境因素决定,包括饮食习惯、营养状况、运动习惯、吸烟、月经、疾病等等。而是否会患上骨质疏松症和何时患上骨质疏松症,则取决于我们在年轻时积累了多少骨量,又在中、老年期流失了多少骨量。所以,骨骼健康的维护是贯穿我们的一生的功课。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 年内,由于雌激素的断崖式下降,引发骨量快速流失;2.老年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3.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未明确。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一些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因为影响了钙、磷的吸收或破坏了骨代谢的平衡而导致的骨质疏松。 

那么具体在什么情况下有患上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呢?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有些是不可控的,比如基因遗传、年龄增长、女性绝经等因素,但大多数危险因素是可控的:(1)不健康生活方式:运动不足、晒太阳不足、吸烟、过量饮酒和含咖啡因的饮料、钙和维生素D缺乏、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高钠饮食、过瘦等等。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了不少年轻人在30岁上下,本应是一生中骨量最高峰的年龄,却已被诊断出骨量减少甚至骨质疏松,很多年轻人非常惊诧地拿着体检报告前来就诊,说自己感觉平时身体很好呀,怎么会患上这个病呢?有的女士正打算备孕,看到骨密度报告后非常焦虑,因为大家都知道怀孕、生娃和哺乳对母亲的骨量是个重大的考验。(2)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包括性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多种内分泌代谢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胃肠道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慢性肝、肾、肺疾病等。(3)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质子泵抑制剂、抗癫痫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和过量甲状腺激素等。所以,我们在积极治疗一些疾病及服某些药物的同时,也需要采取措施尽量减轻它们对骨骼的伤害。

既然大多数骨质疏松症是静悄悄没有症状的,那应该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属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呢?首先,如果曾经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如跌倒)即发生过椎体或髋部的骨折,就可以直接诊断骨质疏松。如果没有脆性骨折的情况,可以做一做《骨质疏松症风险1分钟测试题》(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

问题.jpg

结果判断:上述问题,只要其中有一题回答结果为“是”,提示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标准,确诊骨质疏松的骨密度检查需要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的骨密度仪,来检测中轴骨,即腰椎和股骨近端(股骨颈和全髋)的骨密度。其它方法如超声法查手指头或脚后跟等等部位,只能用来做初步筛查,明确诊断还是要到医院去做DXA法的骨密度才行。如果骨密度报告发现存在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甚至严重骨质疏松,应该怎么治疗?如果很幸运地仍然保持骨量正常,需要如何预防?咱们下回接着聊。


编辑:亚亚

终审: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