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篇:​气功有哪些治疗作用?
作者:张洪林   来源:薄荷茶社   日期:2025-03-28

前文已经介绍了从中医角度看,气功是通过调神入静促使气机协调(所谓心平气和),实现防治疾病目的的养生锻炼方法。

从心理生理学角度看,气功是通过自我心理调整,使意识进入自我催眠状态,促使生理功能变得协调,实现防治疾病目的的自我心身锻炼方法。

根据气功的具体锻炼方式,可以说气功是以使用自我暗示为核心的手段,使意识进入自我催眠状态,通过良性心理调整,使体内各系统生理功能趋向协调,甚至使某些病变的形态实质得以修复,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自我心身锻炼方法。

从行为医学角度看,气功是对一种有利于心身健康的自我暗示催眠的良性行为进行学习训练获得(习得),最终在大脑以条件反射方式强化固定下来的一种行为疗法。

从前面几个角度看气功,气功都与我们的心理有直接关系。这个特点决定了气功治疗作用的第一类适应症必然是心理因素引发的心身疾病。

众所周知,心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功能,准确讲是我们大脑这块儿物质体现的生理功能。具有一百多年的现代心理学在认识到了人的心理出现问题会影响身体的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变化引起疾病,先后创建了临床心理学、心理生理学(心身医学)等心理学学科,并且在1977年将原来只看病不看患病人心理问题落后的生物医学模式改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特别强调临床医生一定要注重患者的病变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

我们中国古人在数千年前就在实践中发现了心理出现问题可以影响身体功能甚至结构出现病变,并且因此把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确定为引起疾病的三个因素之一的内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实践中总结创建了气功这个直接针对心理因素进行自我“调神入静”的锻炼方法。是在中医最早最经典的著作黄帝内经中多个篇章白纸黑字记载着的。

例如,黄帝内经的《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把这段医古文翻译成今天的白话文意思是说,通过练功让自己的意识进入到非常宁静愉快什么都不想的状态,身体的生理功能会随之变得协调。坚持这种集中注意力、放松心理紧张、排除杂念的锻炼,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就能提高,你还会患什么病吗?

黄帝内经的《素问·刺法论记载》:“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这里的“静神不乱思”表达的也是同样意思。还有很多类似论述,不一一列举了。

归结成一句话,气功是通过调神入静、通过自我暗示催眠、通过自我心理调整来治疗自己疾病的。这种自我心理调整的方法第一类适应症自然应该是心身疾病了。

在临床上我们经常可以遇到这种病情:一个人长期处在心理压力大的状态,这种心理紧张不同会引发不同系统出现生理功能失调的变化。例如有的人可引起消化系统病变,初期可仅表现为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吞酸等症状,如果心理紧张长时间得不到缓解,病变就可能由胃肠功能紊乱发展到胃肠粘膜炎症糜烂,转为器质性病变,成为消化系统溃疡。这是一种心理--生理--形态反应环节向着病变方向发展的结果。相反,通过气功锻炼形成精神心理愉快放松的催眠状态,会促使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保持协调而有序化的状态,包括使机体免疫抗病能力增强,从而起到健身、防病和治疗心身疾病的作用。

心身疾病也被称作心理生理障碍。是指一组在发病、发展、预后、预防和治疗等方面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身体疾病。

根据美国心理生理障碍学会制定的心身疾病的分类如下:

1、皮肤系统的心身疾病有神经性皮炎、搔痒症、斑秃、牛皮癣、慢性荨麻症、慢性湿疹等。

2、骨骼肌肉系统的心身疾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背疼、肌肉疼痛、痉挛性斜颈、书写痉挛。

3、呼吸系统的心身疾病有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症、神经性咳嗽。

4、心血管系统的心身疾病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原发性高血压或低血压、偏头痛、雷诺病。

5、消化系统的心身疾病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溃疡性结肠炎、幽门痉挛、过敏性结肠炎。

6、泌尿生殖系统月经紊乱、经前期紧张症、功能性子宫出血、性功能障碍、原发性痛经、功能性不孕症。

7、内分泌系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低血糖、阿狄森病。

8、神经系统的心身疾病有痉挛性疾病、紧张性头痛、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

9、耳鼻喉科的心身疾病有梅尼埃综合征、喉部异物感。

10、眼科的心身疾病有原发性青光眼、眼睑痉挛、弱视等。

11、口腔科的心身疾病有特发性舌痛症、口腔溃疡、咀嚼肌痉挛等。

12、其他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有癌症和肥胖症等。

以上各类疾病,均可在心理应激后起病、情绪影响下恶化,心理治疗有助病情的康复,都可以采用气功疗法。

有人可能问,气功除了对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心身疾病有效外,对其它器质性疾病有没有作用呢?患有某些器质性病变,例如癌症,患者往往都伴有紧张忧愁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睡眠和食欲等。气功锻炼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帮助改善睡眠和食欲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切记气功不像江湖伪气功大师吹嘘的那样可以包治百病。

再谈几句亚健康问题。亚健康,被认为是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也有观点说不应该叫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而应该直接叫疾病早期。通常由于工作、生活压力过重,或者生活方式不合理,会引起慢性疲劳症、情绪不稳定和代谢异常等情况。当我们觉得自己没得什么大病,只是偶尔有些不舒服,比如头晕、失眠、便秘、容易感冒、抽筋、消化不良、胃不舒服……其实,这些症状也就是常说的亚健康状态。


【注】本栏目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编辑:亚亚

终审: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