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

他曾创立国内第一条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
作者:袁全 有之炘曹若昕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日期:2024-10-10
打印

“我迷上了中国,所以在离开时就知道自己还会回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危机干预研究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费立鹏(Phillips Michael Robert)说。


  这位在中国定居了39年的加拿大籍医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他在精神卫生领域深耕自杀研究,2012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这是中国政府颁发给国际专家的最高荣誉。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来临之际,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一些精神障碍患者及时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这件事,他还会继续做下去。


  1976年,作为留学生的费立鹏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在北京语言学院和南京大学学习了两年汉语。20世纪70年代,中国已然开始重视公共卫生,寿命增长速度远超其他国家,但心理健康服务仍然有限,只有大城市零星分散着几家服务中心。对于广袤的农村地区来说,心理健康还是一个未曾开拓的领域。


  依靠赤脚医生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的“中国模式”,让一心想在发展中国家工作的费立鹏迷上了中国。在他看来,这是值得其他国家学习的宝贵经验。而中国尚待发展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则让他看到了在自己所热爱的公共精神卫生领域做出贡献的机会。


  1978年,他前往美国专攻精神病学。7年后,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回到中国,从此再未离开。


  与中国阔别已久,本就不擅长语言学习的费立鹏重新拾起“大部分已经还给老师”的中文,又经过了两年的练习,终于可以离开肢体语言的辅助,在电话中与人流利地交谈。


  语言和国籍并未阻碍费立鹏读懂中国患者的心,人们总是很乐意向这位异国长相的年轻医生倾诉。“我不需要完美的语言来理解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虽然我不能逐字听懂他们说的话,但我可以读懂他们的情绪。”


  而在给中国学生上课时,1个小时的课程,费立鹏至少需要准备3个小时。在黑板上写中文板书也时常遇到问题,但他的学生们仍然对课程内容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对他们来说,费立鹏所带来的是从其他任何渠道都无法获取的新知——从他们眼中,费立鹏看到了中国民众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渴望。


  早在2002年,费立鹏在北京回龙观医院创设了国内第一条7*24小时开放的免费心理援助热线。2006年,在世界卫生组织协调下,他建立了全球第三个世界卫生组织自杀预防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


  费立鹏建议,在心理健康救助领域,仍有待各方联动,在全国范围内整合成一张网络,让求助者能在第一时间得到专业的积极的心理救助。


编辑:亚亚

终审:曙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