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评论

社会共治视野下的反对伪科学
作者:怡馨   来源:薄荷茶社   日期:2024-12-19
打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社会共治理念。社会共治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形成社会治理共同体。其中,反对伪科学是社会共治的一个重要主题,担负着保持社会健康、良性发展的社会责任。可以说,反对伪科学在社会共治中既是涉及科学素养的方法论问题,也是涉及社会责任的认识论问题。


首先,社会共治更需要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推崇科学理性的社会责任。


健康平安的社会一定是以崇尚科学为先的,让反对、拒绝伪科学成为一种呼声。这是良好社会生态的需求,也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社会责任。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更需要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凝聚反对伪科学的社会力量,成为揭示伪科学的社会基础。只有这样,全社会才不至于为伪科学所误导,从而提升整体识别能力。


能不能被质疑,是评价某个具体行为是否科学的标志。真正的科学是严谨的,也是允许质疑的。通过技术手段验证后,结果可以证明是,也可以证明为非;效用可以证明是有,也可以证明是无;是非对错均建立在清晰的数据、流程之上。


而伪科学则是绝对的,不容置疑的,也没有验证的手段,往往只是通过个人主观的感受。对和错,有或无都是不能够被确切证明。当然,伪科学也可以通过造假等手段获取数据,但是经不起推敲,反复验证几次后必然会出现漏洞。


一些伪科学行为,比如用耳朵来识字,看似非常神奇,其实不过是利用一些魔术手法或者心理暗示等手段来欺骗他人,这种行为是毫无可信度的。整个过程也没有办法用客观的指标去评估、去验证。这样就提醒我们每个人,面对“神奇”的能力时,不能人云亦云,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质疑并不一定就会解决问题,但不质疑更不可能发现问题。每个人都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用批判性思维去看待问题,这是科学理性社会责任的现实要求。


其次,社会共治更需要充分保护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社会文明繁荣进步。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社会持续进步的标志,也是寻求文明发展,传播文化的责任需求。一个健康向上有活力的社会,必定会保护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试图将这种想象变为现实。


《西游记》中孙悟空在朱紫国,用悬丝诊脉的方法为国王治疗疾病,他将三根金线系在国王手腕上,线头从窗户外穿出,孙悟空最后诊断出国王的病症,并为其制作了乌金丹。虽然这只是一个神话故事,但通过这个故事却向世人展示了古代人们对神奇医术的想象和向往,这也是一种美好的想象力的体现。


而在2024年7月13日这一想象就成为现实,据当日《中国新闻网》《新疆新闻网》等媒体报道,上海市胸科医院至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跨越5000公里,一台通过5G技术引导的国产机器人辅助肺部肿瘤手术顺利完成。这是全球首例中国自主研发的5G远程机器人辅助肺部肿瘤根治术,它为一位喀什本地的患者带来新生,意义非常重大。


不过,对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保护,也需要进行甄别。前几年出现的水氢汽车,全称“车载水解制氢氢能源汽车”,宣称加水就能实现汽车的驾驶功能,也曾一度引发热议。从某种程度上说,人们一直在对汽车进行着新能源技术的探索,希望能够摆脱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只是当理论依据不足,完全无法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去支持操作,仅一味凭想象行事,这就成了伪科学。所以从该事件的后续走向来看,更像是一场闹剧,更不用说去实现这个想法了。这不是保护人们的想象力,而是利用想象力去达到某种商业目的。


现代科技为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社会进步,类似远程手术机器人等先进科技,使得曾经的想象变成了现实,为人们带去了福音,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而伪科学只能是阻碍社会进步,让社会陷入愚昧。


最后,社会共治更需要探索多种手段和形式,去保障生命健康,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勇于对伪科学说“不”。


从国家层面来说,完善的法律保障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可是,法律只是社会治理的最后防线,并非每一种伪科学都能被及时发现。尤其对于关乎身体健康方面的伪科学,一旦造成危害,后果是很严重的。如果仅是依靠宣传法律法规、科学常识,可能起到一定效果,但依然会存在不少盲区,重要的是不一定让人乐意接受。


术业有专攻,医学、食品、药品等等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执行标准和操作程序,一般来说,只有少部分经过专业训练人员才能具体了解,而对于公众来说,并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时间和经济成本等因素也注定不太可能实现。故而社会共治的理念下,反对伪科学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尝试探索多种形式。


在手机等智能产品普及的时代,许多老年人也从其中获取信息,但因为年纪较大、对现在的营销手段不太清楚,往往会受到营销号的欺骗,比如购买毫无用处的保健品。相信许多家族群中经常有老人转发的包含“震惊”“快看”等夸张字眼的健康信息,年轻人的劝阻往往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2024年12月16日,《北京晚报》发了一条主题为“300个年轻人用魔法打败魔法!为奶奶渗透式科普”的微博,介绍一个名为“万物沉眠”公众号。原来这个公众号的创办人在偶然得知奶奶被营销号忽悠,购买了昂贵却无用的保健品后,于是她想到了自创公众号。把“真科普扮成假营销”“用魔法打败魔法”,很快得到许多年轻人响应,公众号随之引起大量关注。


有篇名为《必看!重生之我妈在壶里养太空陨石!》的文章,就是讲一位老人被一家新开业的店家忽悠,花7万元购买了所谓的含有太空陨石的热水壶。说用这个壶烧的热水有太空能量,可以百病化消,甚至长生不老,结果经鉴定这颗“太空陨石”不过是一块涂了漆的工地砖。文章下面许多年轻人都在评论,说有家里人还购买了类似的磁疗效床垫的;而且科普说真正的太空陨石是有辐射的,可能还含有未知病毒的。


老年群体信息闭塞是冒牌保健品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也与他们和世界的连接日益消减有关,和年轻人交流的话题又极其有限,情感上得不到认可和抚慰,故而转为相信这种看着对健康“有益”,又能提供情绪价值的假冒产品。


这就需要我们的科普工作者用老年人易接受并习惯的方式向他们普及知识,远离伪科学、健康生活。


人类充分运用科学赋能生活,将一些不可能变成可能,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共治理念下,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知识和见识去伪存真,为健康保驾护航,从而提升生活的幸福指数。


编辑:亚亚

终审:曙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