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评论

网格化管理视角下四川乐山沐川反邪教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竹乡   来源:薄荷茶社   日期:2025-09-28
打印

【摘要】本文基于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网格化管理实践,探讨反邪教工作融入网格化管理的现实路径与成效。结合沐川县幅员1408平方公里、人口26万、森林覆盖率77.34%等地域特点,以及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竹子之乡和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网格化管理在反邪教工作中的组织优势、机制创新和信息支撑作用。文章系统总结了沐川县在构建反邪教网格化管理体系方面的实践经验,包括组织架构优化、工作机制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内容,并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类似地区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反邪教 网格化管理 沐川县  基层治理 平安建设


【引言】随着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深化,网格化管理已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自2014年启动网格化服务管理以来,历经多次优化调整,逐步形成覆盖全县、层级清晰、责任明确的网格体系。与此同时,邪教组织活动方式日趋隐蔽,给反邪教工作带来新挑战。2015年,沐川县实现县、乡两级反邪教协会全覆盖,2017年3月,沐川县被国务院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命名为“创建无邪教示范县”。该县通过宣传教育和分类指导,有效遏制邪教蔓延,厚植反邪教社会土壤,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将反邪教工作融入既有网格体系,不仅是治理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反邪教工作精准性和实效性的现实需要。本文立足沐川实际,探索网格化管理视角下反邪教工作的融合路径与实践经验。


一、沐川县反邪教工作面临的挑战与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优势


沐川县地处山区,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给邪教活动的发现和防控带来一定难度。部分农村地区群众防范意识较弱,易受邪教蛊惑。此外,邪教组织利用网络进行渗透,传统宣传手段难以全面覆盖。面对这些挑战,基层反邪教力量亟待加强。


沐川县网格化管理体系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县-乡(镇)-村(社区)-网格-微网格”五级架构。截至2022年5月,全县共有网格213个,其中社区网格84个、村级网格129个,配备专职网格员84名、村级网格员129名,微网格员由村民小组长担任。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区域划分精细化、责任落实到人、信息传递高效,为反邪教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运行机制。


二、反邪教工作融入网格化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沐川县作为原贫困地区,在全面脱贫后仍面临社会治理短板,反邪教工作必须与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相结合。网格化管理能够实现反邪教工作与日常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中管、事在格中办”。


从可行性看,沐川县已具备良好的反邪教组织基础。2015年成立的县、乡两级反邪教协会,与网格体系在组织架构上高度契合。志愿者队伍与网格员队伍可协同作战,形成“协会引导、网格落地、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此外,沐川县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逐步推进,为反邪教信息平台建设提供了技术条件。


三、沐川县反邪教网格化管理体系的构建路径


(一)组织架构融合

构建“县反邪教协会—乡镇反邪教分会—村(社区)网格—微网格”四级联动机制。网格员兼任反邪教信息员,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网格长,统筹网格内反邪教工作。微网格员负责日常巡查和初步信息收集,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组织网络。


(二)工作机制创新

建立健全“走访排查—信息上报—分析研判—联动处置—反馈评估”闭环工作机制。网格员结合日常走访,重点排查邪教非法聚会等线索,利用“网格E通”等平台实时上报。乡镇综治中心定期组织公安、司法、反邪教协会进行联合研判,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三)信息化平台支撑

依托县综治中心信息化平台,增设反邪教专项模块,实现信息采集、风险识别、任务派发、效果评估一体化运行。结合沐川山区特点,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模式,利用微信群、乡村大喇叭、流动宣传车等多种载体,提升反邪教宣传覆盖面和针对性。


四、实施保障与成效初显

沐川县将反邪教工作纳入网格化绩效考核体系,明确网格员反邪教职责清单,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一年一考核”。加强网格员业务培训,提升识别邪教、宣传教育、应急处置能力。县财政安排专项经费保障反邪教网格化运行,对工作突出的网格员给予表彰奖励。


通过反邪教工作与网格化管理的深度融合,沐川县涉邪教案件数量持续下降,群众防邪拒邪意识明显增强,“无邪教创建”活动扎实推进,为平安沐川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网格化管理为反邪教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抓手。沐川县结合地域特点和组织基础,探索出一条符合山区实际的反邪教治理路径。未来,应进一步优化信息平台功能,加强跨部门协同,推动反邪教工作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平安沐川提供有力支撑。(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反邪教协会 竹乡)


编辑:亚亚

终审:曙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