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与占星师的对话

占星术十日谈——第四日,中国古代占星术(中)
作者:李申   来源:薄荷茶社   日期:2022-05-08

占星十日谈 600.jpg

李申——1969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子物理系;198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0年任博士生导师;是儒教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


640.jpg

董仲舒

汉代董仲舒认为,上天发出的指示,不是随意的,都是对人行为善恶的反应,特别是对君主行为善恶的反应。这就是著名的“天人感应”学说。

640 (1).jpg


依照天人感应学说,上帝对人,主要是对君主,是仁慈的。君主办了好事,上帝就会降下祥瑞;君主有了过错,上帝就会降下灾害;还不改正,上帝就降下怪异;还不改正,上帝才会让他灭亡。为了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过错,国家建立了专门的天文机构观测天象,如果出现了灾异,比如日食、月食,彗星,或者五大行星中某一星和某个星宿的关系出现了异常,就赶紧向皇帝报告;如果出现了祥瑞,也要向皇帝报告。遇到灾异,皇帝或者赶紧让大臣们上书,批评自己的过错,提出改进的意见;或者处罚有关大臣,以回答上帝的责备。比如汉代开始的占星术认为,日食是臣子们要侵犯君主的象征。所以遇到日食,就要罢免、或者处死某一位大臣。一般是罢免和处死国家最高军事长官太尉,或者臣子们的首领宰相。因此,无论星象是祥瑞还是灾异,都是国家政治中的大事,都要加以记录。记录星体、包括太阳月亮的位置、轨道、行程以及重要的由星象所形成的灾异祥瑞,构成汉以后正史《天文志》的基本内容。

640 (2).jpg

然而占星术在它的鼎盛时期,就曾遭遇怀疑和不信任。比如禆灶要求子产用国家宝器禳除火灾,子产不给,并批评他不可能测知天意。在此以前,由于齐国在天上的分野出现彗星,齐景公要进行禳除。大臣晏婴说,彗是扫帚,要扫除腐败。您没有腐败,就不必禳除;若有腐败,禳除也改变不了上天的意志。于是齐景公就取消了禳祭。

汉代以天人感应思想为基础的占星术,对于同一件天象,往往有二三种甚至更多不同的说法。到了西汉末年,更加成为朝廷上政治斗争的工具。一种灾异出现,究竟是谁造成的?或者是由君主的什么行为造成的?臣子们的说法不仅常常互相抵触,而且都与他们的利害直接相关。这种现象,也引起了对占星术的不信任。

640 (3).jpg

王充

东汉初年,著名思想家王充经过考察,发现那些所谓准确的占星事件,也是偶然巧合。他根据对自然现象的认真研究,认为人的气息力量太小,其言行感动不了上天,就像虱子的鸣叫感动不了人,小鸟的翅膀扇不起大风一样。他的结论是,天人感应是不可能的,建立在天人感应基础上的占星术也是荒谬的。特别是逢日食等重大天变罢免、甚至处死大臣,日益引起怀疑和反感。到曹操的儿子曹丕做皇帝,又发生了日食。曹丕说,这都该由我负责,不要归罪臣子。从此以后,古代国家才废除了这项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又如战国时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政权更迭频繁,君主们不久就会改换一次。这些不断被更换的君主们为了证明自己是上天任命的合法君主,常常要援引祥瑞,说是上天对自己施政行为的表彰。到唐朝,历史学家刘知几发现,愈是混乱的朝代,祥瑞就愈多,刘知几的考察,增加了人们对于祥瑞的不信任感,当然也包括星占中的祥瑞天象。

唐太宗李世民依靠自己的实力做了皇帝,他不大相信祥瑞。曾经下令说,如果不是特别重大的祥瑞,就不要上报。此后唐玄宗等,也都有类似的诏书。只有武则天,是女人做皇帝,其手段也不甚合法,所以总是心虚,常常要借祥瑞证明自己的合法性。有一次某人献上一块石头,说这石头有颗红心,宰相李昭德斥责说,难道别的石头都要造反吗!又有一人献上一只龟,肚子上有红字“天子万万年”。李昭德用刀一刮,原来是人写上去的。武则天讲情,说这人也是好心。才使那人免除了处罚。

有一年九月,梨花开放。臣子们多认为是祥瑞,只有一个人说,这是阴阳颠倒。有年三月大雪,宰相要祝贺,御史王求礼认为,三月降雪是灾,不应庆贺。有人献上一头三足牛,宰相又要庆贺。王求礼说,反常的事都是妖孽,这是三公用人不当。说得武则天黯然神伤。因此,什么事是灾,什么是祥,也往往引起争论。就在这样的争论中,祥瑞观念逐渐淡薄起来。以后的皇帝,如果不是心有愧疚,很少有重视祥瑞的。

但是朝廷上仍然重视灾异,理由是,这是圣人的教导,可以促使君主认真走正道,认真做事。

灾异之中,最重要的是日食。汉代日食多不在朔日,即不在阴历每月初一。这种情况本来是由于历法准确度差,但是都被认为是政治不良。后来天文学家们改进历法,日食推算准确,知道日食不过是定期发生的自然现象。但是北魏孝文帝说,虽然如此,每逢日食还是要检查自身,为的是时刻警惕,不要松懈。宋徽宗曾专门下诏,说日食虽然可以准确推算,但太阳是君主的象征,所以每逢日食,还是要戒惧警惕,不可懈怠。

虽然如此,随着天文学的进步,中国古代星占的兴趣还是在逐步减弱。北宋欧阳修撰写《新唐书》,《新五代史》,就改变以前“天文志”的写法,只记天象的变化,不写与地上什么样的事件对应。他的理由是,孔子作《春秋》,也只是记载日食,却不说为什么日食。他批评秦汉以来的学者,被灾异学说“迷惑”,其记载“不胜其烦”,所以他削去不记。欧阳修以后的史书,《天文志》也大多只记天象变化,不讲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天文科学的进步,一步步在降低着占星术的信誉。

然而古代国家不能没有神学。如有需要,他们就会立刻把占星术抬出来,去解决政治危机。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今天的历史学家们比较一致的结论,是王安石变法触动了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很少有人注意,王安石先被罢免、后被逐出孔庙的直接原因,则与占星术直接相关。

变法之初,天文官员尤瑛就上书,说是“天久阴,星失度”,应该罢免王安石。后来华山崩塌,久旱不雨。皇帝责问,王安石回答说,晋武帝五年,彗星出现于轸宿。十年,又有孛星出现。但武帝在位十八年,和《乙巳占》所说日期不相符合。由此可见,占星的结果许多都是牵强附会,不可全信。但是王安石还是被罢了官。

王安石因为儒学造诣高,又功劳卓著,曾进入孔庙,陪同孔子享受祭祀,地位和颜回、孟子并列,是汉代以后唯一进过这样高位的儒者。然而南宋时,又因为他不畏惧天变,被撵出了孔庙,并且宣布,他是儒教的罪人。

尽管有这些事件,但占星术在中国古代处于不断衰落状态,则是不可挽回的大势。


编辑:Jackingsoul

终审:曙光